《招商政策》——安徽马鞍山招商引资简介
| 招商动态 |2017-11-07
马鞍山概况
MaAnshanoverview
马鞍山,简称“马”,是安徽省地级市,位于安徽东部、苏皖交汇地区,是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城市、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门户城市。马鞍山横跨长江、接壤南京,自古就有“金陵屏障、建康锁钥”之称。早在六朝时期,许多名公巨卿、贤达雅士就流连驻足马鞍山,留下众多古迹和文化遗存。鞍山是中国十大钢铁基地之一,马钢所在地,马鞍山港是长江十大港口之一,皖江第一港口,是中国重要的钢铁流通基地,马鞍山郑蒲港继上海、南京两个深水港后,长江最后一个万吨级深水岸线码头。
行政区划
Administrative area
马鞍山市区规划面积715平方公里,市区建成区面积105平方公里,城市化率66%。境内辖3区3县,市人民政府驻安徽省马鞍山市太白大道2008号。城市规划区范围界定为:博望区、花山区、雨山区范围,约715平方千米。
风光掠影
SCenery town
投资环境
Investment environment
马鞍山位于安徽省最东部,横跨长江、接壤南京、毗邻长三角,是安徽的东大门、南京的后花园。
马鞍山建市于1956年10月,现辖3县3区和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6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面积4049平方公里、总人口230万,其中市区面积70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86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61%。
201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232亿元,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亿元,达1201.15亿元,增长25.4%;财政收入突破200亿元,达210.6亿元,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500亿元,达538.23亿元,增长13.7%;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达30937元,稳居全省首位,增长13.2%;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达10920元,增长14.9%,主要指标实现了“五大突破”。
一、基础雄厚的工业城市。因钢设市、工业主导,二产比重达68.1%,有639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家上市企业、10支股票,现已形成钢铁、机械、汽车、电力、化工、建材、食品、铸造等一批产业集群。重工业是城市固有的特质,占工业比重达到91%,各类加工设备齐全、产业配套能力较强。马钢是国内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星马专用汽车产销量和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泰尔重工、方圆回转支承、科达机电等一批装备制造企业在同行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二、充满活力的创新城市。现有安徽工业大学等各类高等院校6所、中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等国家级科研院所3所、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钢铁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8个,院士工作站4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0个,拥有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1个、国家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1个。全市科技人才总量达17.4万人,每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820人、授权发明专利数1.6件,在全国同等规模城市中居前列,是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全国创业型城市试点市。另外还是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全省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三、通江达海的枢纽城市。水运、陆运、空运交通体系十分完备。马鞍山港年吞吐量达到5000万吨,是长江十大港口之一、国家一类口岸。正在规划建设中的和县郑蒲港年吞吐量可达1亿吨,将成为长江第四大港、安徽第一港。马鞍山到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不足30公里,到京沪高铁南京站不足20公里。沿江城际高铁建成后,到上海只需一个半小时,到北京铁路行程只需3个小时。
四、积淀深厚的人文城市。境内和县猿人遗址距今约三四十万年,是我国最早的猿人遗址之一。含山凌家滩古文化遗址和市郊烟墩山遗址距今5300多年,凌家滩古文化遗址将中国城市历史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被国内考古界称为“中华远古文明的曙光”。马鞍山是六朝畿辅、京都要地,历史上就有“金陵屏障、建康锁钥”之称。早在东晋南北朝时期,许多名公巨卿、贤达雅士就流连驻足马鞍山,留下了南朝宋武帝刘裕所建的黄山塔、孝武帝刘骏的避暑离宫“凌歊台”、萧梁时期昭明太子的读书台等六朝古迹和文化遗存。历代文人墨客钟情这里的山水,周兴嗣的《千字文》、李白的《望天门山》、刘禹锡的《陋室铭》、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李之仪的《卜算子》等传世佳作都诞生于马鞍山。
五、生态宜居的文明城市。依山环湖拥江,是一座具有典型江南风韵的滨江山水园林城市,也是全国少数几个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等多项桂冠于一身的城市之一。2009年1月,在中部6省86个城市中第一个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2011年,我市以优异成绩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其中全国文明城市复查得分排地级市第4名,今年初,又以地级市第3名的成绩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招商项目
Investment projects
马鞍山市博望区董永文化村
一、项目名称:博望区董永文化村
二、项目类别:文化生态旅游类项目
三、建设地点:马鞍山市博望区丹阳镇董山里村
四、项目背景:
马鞍山市博望区丹阳古镇,自汉武帝建元二年,置丹阳郡起,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古镇丹阳历来是经济发达、商贾云集、人文荟萃、文化多元的商贸重镇。自古至今这里流传着一个美丽而动人的传说——七仙女与董永的爱情故事。此传说后被编为黄梅戏《天仙配》而传唱四方,在中国家喻户晓。据考证,丹阳镇是董永的故乡,现博望区丹阳镇董山里村就是故事的发源地,这里至今还保存着一些遗迹遗物。董氏后人不仅为董永建了墓,还完整保存了《董氏宗图》。每年农历三月初一,董氏族人“吃宗酒”都要挂上《董氏宗图》,对着宗图上的祖先牌位顶礼膜拜。宗图上清楚地描画着七仙女与董永“路遇”情景。我们以此民间文化为基础,结合美好乡村建设,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综合发展,发掘博望区浓厚的文化底蕴,打造博望区特色旅游品牌,提升博望区城市形象与品位,并带动博望区其它产业的发展。
五、项目建设规模与内容:
(一)区位优势
董山里自然村位于马鞍山市博望区丹阳镇黄塘村东北角,距马鞍山市区20分钟车程,距南京禄口机场30分钟车程,北接南京市江宁区西岗社区,与南京市江宁区毗邻,东临丹阳镇工业园区。户籍人口326人,耕地870亩,林地257亩,是马鞍山乃至安徽省东向发展、融入长三角的重要门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二)文化资源
“家住丹阳,姓董名永”,一句来自黄梅戏《天仙配》中脍炙人口的唱词,揭开了马鞍山市丹阳镇董山里村的神秘面纱。这里自古就有《槐荫记》在民间传唱,1953年,《天仙配》的剧作家陆洪非曾在此体验生活,《天仙配》取材于此。民间至今还保存着一些遗迹遗物可为佐证。主要遗迹资源有:董氏宗图、董氏族谱、董氏宗祠、董氏墓地以及山水相连的江苏丹阳镇境内的大傅村(即傅家湾,据江苏省《丹阳镇志》记载,该村明朝时称傅村)。
(三)主题定位
董山里村是我市首批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围绕《天仙配》故事和孝文化打造“董永文化村”。按照立足现有资源,深入挖掘,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集中成片开发,将董山里村独特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通过原址保护、恢复重建、场景再现、产业延伸等方式予以呈现。“董永文化村”最为凸显的主题应为董永的“孝”,感动了七仙女下凡,成就了一段人间佳话,孝文化园可作为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道德讲堂的实践基地。其次打造“七仙女与董永”的爱情文化园,可做成集休闲、摄影、婚庆、婚宴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体验文化旅游基地。
(四)建设构想
依托苏皖两省交界的区位优势和山水田园风光,结合民间流传的爱情故事,充分利用董山里村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打造董永文化村。董永文化村开发建设分为美好乡村民居改造、文化遗产保护与产业开发、特色产业延伸三个部分。计划用地500亩,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综合开发和健全文化村多种功能,使之成为休闲观光度假、文化传承和苏皖两省旅游接待中心。建筑风格主要采用徽派建筑与仿汉建筑相结合的方式。
1、美好乡村建设。主要针对现有民居改造,在设计上采用徽派建筑的形式。改造的成本较低,且符合民居的实际情况和居民居住的实际需求。
2、文化遗产保护与产业开发利用。主要建设:反映董永忠厚孝行的中华孝文化产业园和七仙女与董永爱情文化的天仙配文化产业园。
(1)中华孝文化产业园。入口处,树立孝子坊作为大门,重点构建董氏宗祠、提炼董永孝行题材的情景浮雕、延伸中华古代著名孝子的孝行故事,构建二十四孝图浮雕长廊,建立中华孝文化道德讲堂等。同时将董山里村现有遗迹遗物及有据可依的题材集中加以保护、修复和利用。
(2)天仙配文化产业园。入口处,设计一气势恢宏的大门,大门两侧的高墙,以浮雕形式展现《天仙配》主要场景;园内构建与《天仙配》主题相关的景点,如寒窑、七仙塘、遇仙桥、老槐阴树、傅家大院、七仙女织锦坊等。重点打造傅家大院,全面整修董塘水库,精心设计七仙女下凡的雕像,延伸打造现代婚纱摄影基地、定婚林等。将其打造成为品位七仙女与董永爱情的圣地,成为《天仙配》文化的集结地和标志性空间,成为融参与性、观赏性、娱乐性、趣味性一体的最具魅力、最具体验价值的爱情主题文化公园。
3、特色产业延伸。按照“一村一品”的原则,结合天仙配文化资源,董山里村还可大力发展农耕体验、桑蚕织锦等特色产业。
(1)特色婚纱摄影基地。依托槐荫树,利用董永、七仙女槐荫树下定终身的浪漫传说:一是吸引未曾找到对象的青年男女来此游览,找寻理想中的异性朋友的机会。二是吸引热恋中的情侣来此游览,增加爱情的浪漫色彩。三是吸引新人来此拍摄婚纱照,开展婚庆活动,让槐荫树为媒,见证其忠贞不渝的爱情。
(2)体验式农耕。让游客体验乡村农业和田园生活,并让游客扮演董永和七仙女,体会“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的甜蜜情境。
(3)桑蚕与织锦。可利用《天仙配》中七仙女织锦的故事,发展桑蚕养殖与织锦产业。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种植成片桑树,发展一批桑蚕养殖户,同时织锦企业开发“七仙女”品牌锦缎。
六、项目投资概算:
本项目先期总投资估算约6500万元:
一、美好乡村徽派建筑
通过对旧民房改造、村容村貌整治、改水改厕、道路硬化、绿化美化,构建美好乡村徽派建筑群和完善的村庄基础设施,展现美好乡村风貌,投资约为1500万元。(此项目由中冶华天公司设计,区、镇组织实施,已完成。)
二、中华孝文化产业园
建设孝文化相关建筑设施,投资估算约为2000万元。
三、天仙配文化产业园
依据《天仙配》传说故事和董山里村民间传说,再现天仙配中重要场景,投资估算约为2000万元。
四、特色产业延伸项目
打造特色婚纱摄影基地、体验式农耕、桑树植物种植与桑蚕织锦等项目,投资估算约为1000万元。
以上项目除美好乡村建设由政府组织、多方筹资解决资金外,其余项目所需资金拟全部招商引资。
五、项目投资收益:
该项目盈利模式估算有以下几种:
1、通过出售门票,提供初级景点体验。
2、提供农家乐风味餐饮、住宿等相关服务以及旅游工艺品、土特产等景区特色产品出售(主要盈利手段)。
3、提供景区体验式活动,例如体验式农耕、天仙配角色扮演等。
4、延伸产业带动的收益,兴建现代农业园区,打造七仙女牌品牌绸缎等。
5、利用中国孝文化产业园打造传统道德文化基地,开设道德文化讲堂。
6、通过傅家大院建设,举办文艺表演。
7、通过对周边村庄进行土地整治可获取约60亩建设用地指标,后期可根据项目投资建设需要逐步解决。
初步按照年人流量第一年10万人,第二年15万人,第三年20万人,平均每人消费150元计算,前三年营销收入分别为第一年1500万元,第二年为2250万元,第三年3000万元,除去建筑成本、税收、设施维护费用、其他支出等,3年内可收回投资成本。
六、优惠政策
1、税收政策:该项目享受我市对文化企业、历史展馆等项目相关优惠政策,其他税收、土地等方面优惠政策待投资方出具具体投资方案后,由双方签署协议商定。
2、土地流转政策:按照博望区现代农业示范区政策执行(每年每亩耕地、旱地、林地、水面流转费分别为700 元、400 元、200 元、200 元,每5 年可根据当时当地粮食价格水平相应调整;青苗及附属物等补偿标准按区相关政策执行),同时享受《马鞍山市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若干政策》和《博望新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若干政策》有关规定。
3、基础设施配套政策:该项目主要对外交通道路,以及水、电等配套设施由政府负责协调落实。
七、合作方式:
企业或自然人投资均可。
八、项目单位概况:
马鞍山市博望区丹阳镇,位于安徽省东南端,长三角经济圈、南京1小时都市圈、马芜铜经济圈范围内,与江苏省南京市接壤,是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是安徽省面向苏、沪、浙等经济发达地区的一个重要窗口。丹阳镇有2200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一脚踏两地,鸡鸣闻两省”的皖东南边陲商贸重镇,素有“江东重镇”、“金陵门户”之美称。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